工业化背景下的渔村困境与变迁 | 福建晋江渔村调研
我是来自海南智渔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刘文礼,也是一个来自渔村的孩子。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晋江工业化背景下的渔业困境和渔村社区变革。之所以选择晋江作为案例来分享,是因为它是福建渔业重点市之一,拥有优越的港湾条件和近海滩涂资源。但同时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发展最快的县域经济体,被点名提升为“晋江经验”。渔业和工业发展矛盾突出。
01
背景介绍
去年我们智渔对海南和浙江两地的渔村展开田野调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之下,渔业的发展和渔村社区变革是截然不同的。为了扩大调查样本,今年智渔在福建展开渔村田野调查工作,第一个选点就是晋江,对当地四个渔港和几个典型渔村进行田野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主要访谈对象是渔民、企业老板、村委会和渔业主管部门。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系统的渔村认知梳理,希望从渔业生产方式、信仰传承、宗族观念、渔业文化等方面去探索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对渔业的影响和渔村社区变革的推动。
02
晋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晋江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之一,以农民投资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是“晋江模式”最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晋江地少人多,是出名的贫困县,很多人出走海外营生,成为著名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海外华侨带着资金、技术和海外市场返回晋江,带领乡民利用闲置乡村劳动力、房屋等资源,在政策的支持下,创办起一个个乡镇企业。当地经济由农业主导封闭型向工业主导外向型转变,推动晋江的城镇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晋江GDP始终保持在8个点以上的增速,并在2018年突破生产总值2000亿人民币,人均10万元的大关。从三产结构来看,以轻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绝对比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晋江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加速第三产业发展,而以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越来越低,如今占比不达一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发展,晋江外来人口自92年建立县级市以后开始猛涨,目前占比49.72%,与本地居民几乎持平。这些外来人口大多都是举家定居,将子女带来晋江参加义务教育(占比65.11%),同时也会在晋江买房安家。外来子女很多从小都在晋江长大,完全融入了晋江社会,没经历过农业生活的他们已是完全的城镇居民,推动城镇化发展,目前晋江城镇化水平已达67.0%。但这些外来人口大多进入工厂,很少从事渔业,这在一定成程度上稀释了渔民的比例,加深渔民社会边缘化。
03
工业背景下晋江渔业的困境与机遇
工业化背景下的渔业困境
晋江渔业历史悠久,具有优良的天然渔港和海水养殖条件,北宋就有钓具和定置作业的记载,后来经历了民国封建制度推翻,渔民获得渔业生产要素,然后到生产队形式,再到个体渔业,再到股份合作制,现在晋江渔业生产总量逐年上升。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严重,多数渔村从事近海捕捞的人越来越少,大多转而从事牡蛎、紫菜、鲍鱼等近海养殖,捕捞渔业主要集聚在深沪中心渔港,这里有三百多艘大型灯光围网船,从事中远距离的海洋捕捞。
渔业现状
晋江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晋江工业发展早期有很多电镀、漂染、制革、石材加工等水域污染产业,对近海渔业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直到近年来晋江政府大量取缔重污染产业后才得以缓解。为了满足经济和城镇发展需求,晋江一些重大工程和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渔业发展空间。晋江四个主要港口除了深沪港,都转而以货运作为主要定位。红色这条线是为了满足大型货运需求而修建的沿海大通道,涉及16个渔村的近海养殖问题。“蓝线至岸线的区域,是规划的围头湾填海项目区域,这一区域(滨海湿地)既是当地渔民的传统养殖区域,也是近岸生物的主要栖息地;填海项目如实施,对当地渔业可能会产生占用渔业生产空间和影响渔业资源恢复等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渔村变革
晋江工业发展背景下,虽然对传统捕捞和养殖渔业造成不小冲击,但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居民物质水平提高,对渔村社区变革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我接下来就以自己的家乡-塔头刘村作为案例与大家分享。我的家乡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渔村,早期渔港里停满了渔船,后来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渔民转而以牡蛎和紫菜养殖为生,更有不少渔民洗脚上岸开办工厂,目前村里已有制伞、制衣、化纤、五金等产业,并形成工业区,渔村经济飞速增长。
闽南人具有很强的祖先崇拜和宗族观念,宗族关系是渔民降低渔业生产风险的重要基础,也是渔村工业经济内源式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在城镇化背景下,同宗聚族而居、“血缘”和“地缘”重合的状态被打破,但依然保持着红白喜事互相帮助习惯,且随着经济条件改善渔村里各家族修建起宗祠,并成立家族基金会,用于帮助抚养老人、助学和扶贫。
渔民崇拜的海神是南宋慈元皇太后,被视为海上的守护神,整个社区秉承相同的慈元信仰。在现代生活理念的影响下渔村将传统的“佛生日”转型成“慈元文化节”,通过既有民俗特色又有产业特色的活动来吸引不同人群参与,增强社区向心力。
慈元文化(左滑查看更多)
在信仰和宗族纽带基础上,整个渔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村里,老人协会通常扮演着发挥民俗信仰、调和宗族关系和解决邻里矛盾的角色,是推动社区群众自治的重要力量。如今,村民组建了一个慈善微信群,每人每月都自发在群里发红包用于捐款,募捐到的钱用于帮助老人和村里的困难户,同时约定每人红包不超过30元,避免互相攀比。当今我国月捐倡议难以推动,但在这小小的渔村中却形成得如此遂心如意,值得我们深思!此外,村里还实行红白事简办的村规,对仪式、规格都有严格约定,村民自觉遵守,一些乡贤开始转而以捐款助学的形式来庆祝家里的喜事,在避免攀比浪费同时又能回报社会。
村民自治
在晋江城镇化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塔头刘村开始以休闲渔村为目标,有意识地保护村里宝贵的历史建筑、文化资源和人文精神。但如何保留渔村独有的人文气息,避免旅游商业化侵蚀,是我国渔村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后续,智渔也会继续深化对福建渔村社区变革的研究,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去挖掘当地渔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分析国内外社区转型成功案例,为渔村提供转型建议,同时构建渔村转型运行评估框架,跟踪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渔村转型道路。
休闲渔村(左滑查看更多)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19年中国海洋社会学年会上的报告
作者简介
我叫文礼,2019年2月加入智渔,主要负责闽粤渔业项目和渔村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一个从闽南渔村出来的孩子,闽南人的固执和对家乡的热爱就像基因一样刻在骨子里,所以很幸运,加入智渔以后能从事家乡渔业发展和渔村社会变革的研究,将自己在调查研究中的所见所得分享给大家,十分开心。
你可能还想看:
渔村影话 | 扬慈元文化,以忠孝爱国传家——福建晋江塔头刘村
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可持续渔业在东寨港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探索
我们需要优秀的小伙伴,详情 点我
—— END ——
本文为智渔原创,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图片来源均由原作者拍摄
编 辑 | 刘文礼
排 版 | 杨禾馨
感谢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慈善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